談談打打,打打談談,這是策略,也是現實,更是必要的宣傳。
最可惡的是連送桶裝水的工人工資都拖欠,甚至還高達上萬元。7月29日,國內一頭部生鮮電商平台的員工張曉宇(化名)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他入職一年來,公司內部一直強調精細化管理。
去年以來,麵對行業變化,我們已經調整了經營戰略盡量防範風險,一是不接小平台的訂單,隻和頭部的生鮮電商平台合作。每日優鮮包裝供應商艾亮對記者感歎道,從工人到田間農民,每日優鮮都有欠款,這才是企業道德敗壞。消費者投訴無門夏冰的遭遇並非孤例。
夏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自己在每日優鮮賬戶中的餘額眼下已無法取出。我對接的平台,已經撤掉了一些不盈利的區域市場的布局。
這半年來,公司這方麵的管理力度更是進一步加強。
第二是把賬期調整為T+3,也就是說售後三天平台就需要給我們回款,假如貨款沒有及時到賬,我們馬上就停止供貨。但從徐正的表態來看,似乎仍在積極尋找救命錢。
社交平台上,充斥著與夏冰一樣擁有充值卡但投訴無門的消費者。業內一直疑惑的是,同樣作為虧損中的前置倉模式,為何叮咚買菜,甚至盒馬還能正常運營,而每日優鮮資金鏈會率先斷裂?張帥認為,這與每日優鮮的後期管理模式息息相關。
最終這名送水師傅無奈的扛走了架子上的四桶水。每日優鮮的情況,更加提醒了我們,未來不能通過燒錢來做生意,而是要穩紮穩打,深度耕耘既有的社區線下購物客群。
(作者:溫特圖爾外圍經紀人)